討論專區
道歉啟示:因網路內部發生問題,而造成討論專區九十年九月份的資料流失,若造成部份討論者的不便,感到萬分抱歉。*
討論專區
進入管理

EMILY   留話於:2009/9/1

免費公益健康講座訊息: 98/9/13 涂承恩談認識糖尿病、預防糖尿病~兼談新流感H1N1

講座主題:認識糖尿病、預防糖尿病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vention of it ) ~ 兼談新流感 H1N1

主辦單位:世界紅卍字會台灣總主會、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道慈基金會、中華全人健康促進協會 聯合主辦

協辦單位:桃花源身心統整工作室

地  點: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03號13樓(復興南路和信義路路口)(大安捷運站旁)

時 間:中華民國98年09月13日(星期日)下午13:50∼17:00

主 講 人:涂承恩 先生

經 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德國柏林醫學院進修


講題大綱:


「我父母都沒糖尿病,我不可能得糖尿病吧?」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沒有家族糖尿病史,就可以高枕無憂,

和糖尿病絕緣。更多的人,得了糖尿病之後,由於缺乏專業醫學知識,深信除了終生吃藥、打針來控制

血糖之外,就只能聽天由命,別無他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民國72年,糖尿病首度進入國人十大死因的排行榜,之後節節上升,現在已經竄升到十大死因的第四位,

死亡率為30年前的8.6倍! 是什麼「因」造成這樣的「果」呢?




其實,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的「生活習慣病」,和遺傳體質沒有多大的關連。遠離大自然、飲食西化、

體型肥胖、缺乏運動、濫用藥物、高壓忙碌、長期熬夜和不快樂的生活型態,才是真正致病的主因。其

難纏可怕,在於它會毫無預警,不知不覺,悄悄上身,是一種漸進傷害全身器官機能的沉默殺手。

糖尿病目前正大幅攀升和低齡化。35歲以上超過30% 的人,已開始出現血糖代謝不穩定(metabolism

fluctuation)的徵象,很多人已經一步一步朝向糖尿病的門檻邁進而不自知,如不小心謹慎的因應,

幾乎人人都是高危險群。




罹患糖尿病之後,如果沒能及時調整生活型態,杜絕惡化因子,各種嚴重的「代謝症候群」

以及「進行性」、「急慢性」併發症,將紛至杳來 (諸如,腎臟衰竭、神經病變、動脈硬化、

腦血管疾病、微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性能力喪失、傷口癒合困難等等),最後導致身體「恆定系統

(Homeostasis)」大亂,免疫系統節節敗退,病情擴大而失去生命。




這一堂課我們將從現代醫學和分子生物 (Molecular biology) 的觀點,以歐美醫學院精采的圖文,

來說明身體的醣類代謝調節機轉,以及什麼是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 為什麼胰島素會分泌不足?

細胞為何會對胰島素產生抗性? 高血糖為什麼會引發高血脂和高血壓,並且大幅升高罹患癌症的風險?

肥胖為什麼和胰島素抗性息息相關? 運動、減壓、愉悅為何可以降低血糖?環境因子扮演什麼角色?

什麼是低胰島素的生活? 要怎樣改變生活型態,善用環境因子,清理體內的廢棄物,才能啟動你身體

與生俱來的神醫,讓它展現釜底抽薪的智慧,提高體內胰島素的效能,把血糖帶入細胞,控制在理想

範圍。這樣自然可以預防和改善各種併發症的機率,逐漸減少對藥物(副作用) 的終生依賴。您需要的不

只是打針吃藥,而是正確的知識及正確的方法,這樣才會讓您持之以恆,堅持做「該做」的事,

讓您及家人活得有品質,活得健康,活得快樂。









※ 發 表 回 應 ※
姓名:
信箱:
摘要:
說明:
驗證碼:  (請在左方空格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