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過敏疾病之治療

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周正成

過敏疾病,是台灣兒童最常見、影響日常生活與課業學習最重大的慢性疾病。所謂『過敏疾病』,是指有過敏体質的病童,在接觸了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非過敏的刺激因素之後,局部產生慢性發炎反應的疾病。當這種慢性發炎反應表現在氣管、鼻子、皮膚或眼睛,就分別形成氣喘病、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
所以過敏疾病有三個特點:
(一)遺傳之過敏体質,(二)接觸環境中之誘發因素,(三)局部之慢性發炎反應。要預防過敏疾病或治療過敏症狀,就須從這三個特點著手,也就是:(1)改善過敏体質,(2)避免環境中之誘發因素,與(3)以藥物治療改善局部之慢性發炎反應。
避免症狀惡化,期待体質改善

『過敏疾病能不能根治?』『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過敏体質?』始終是過敏病童父母最關切的問題。針對這問題,目前有幾個解決的方向:(一)期待『過敏原疫苗』的研發成功,(二)對特定過敏病童進行『免疫治療』,(三)避免未經臨床試驗或沒有正式醫學報告的偏方,以及(四)期待病童成熟長大,過敏体質自動改善。

『過敏原疫苗』的研發,目前已有令人興奮的初步結果。將過敏原蛋白質或其對應核糖核酸加以處理後,注射入實驗動物体內,可以改變實驗動物免疫反應,使其不易對此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這些研究顯示,人類將有可能製造安全無慮的『過敏原疫苗』,使過敏病童無懼於一些常見的主要過敏原。從動物實驗到全民接種之間,將是一段漫長的醫學歷程,然而我們可以樂觀地殷切期待著。

在過敏原疫苗尚未問世,目前較為醫學界所接受的『改善過敏体質』的治療方式,包括用於特定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病童的『減敏療法』與用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幼童的『免疫球蛋白治療』。減敏療法,是就病童已知之過敏原以皮內注射的方式(口服方式的療效及安全性,正在臨床評估中),由低濃度低劑量,逐漸增加到高濃度高劑量,使病童在注射過程中,逐漸改變過敏体質。大約有四分之三的病童,在減敏治療之後,臨床症狀確有改善;尤其是氣喘症狀之改善,較鼻炎症狀明顯。不過由於過程須經二至三年以上,治療時偶會誘發過敏症狀,以及部份病人停止治療後復發;目前減敏治療通常用於發作頻繁或症狀嚴重之病人,且建議應由兒童過敏免疫專科醫師決定應否治療及進行治療。極少數異位性皮膚炎之幼童在嚴重避免接觸空氣或食物過敏原,適當生活照顧或必要之藥物治療後,仍有重度的臨床症狀,這時可在兒童過敏專科醫師評估之後考慮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價錢昂貴,可能干擾疫苗接種,以及長期療效雖樂觀,但仍待審慎評估,是這項治療的缺點。

只要是醫師不能拍胸脯保證根治的疾病,訴諸口耳相傳或托諸古籍的民俗療法或健康食品,原是人之常情。不過審視目前坊間流行的花粉、蜂膠、羊奶、養生藥膳、促進免疫力的各種健康食品或昂貴器材,絕大多數未經臨床試驗,沒有正式醫學研究報告,沒有內容成份之詳細分析記載,更無長期服用之安全性評估。每當病童家屬問及是否應服用或使用這些偏方時,常令人搖頭嘆氣,不忍反問為何只擔憂成份明確之藥物傷身,卻勇於長期服用成份不明之所謂養生食品? 只盼許多無臨床醫學訓練,未真實審視醫學研究報告,只憑口耳相傳或古籍記載,就草率為文的通俗書版雜誌作者,能捫心自問良知,莫以己未深信之學,而自為宗師,遺禍世人而不自知。

過敏病童的家長,總會擔心過敏疾病會終身有之,無藥可癒。幸而,大多數之過敏疾病,均隨年齡長大而日漸輕微。雖然有些過敏病人至成年仍會發病,極少數病童會病情惡化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在學齡之前,氣喘病在初中國小之間,過敏性鼻炎需再年長一些,症狀大多會明顯改善。而醫師的主要功能,在病童發病的歲月,陪同父母一起和病童照顧自己,以非藥物或藥物,預防病發、減少發作、控制症狀,然後樂觀地期待病童隨著年齡長大,而体質改善。氣喘發作,不要任其頻繁而嚴重;過敏性鼻炎,不要忽視中耳炎及重度慢性鼻竇炎的併發症;異位性皮膚炎,不要任其搔癢而皮膚粗厚;經由環境控制與妥適使用藥物著手,過敏疾病大多數會愈來愈好。

 

照顧病童生活,避免誘發因素

『氣喘病童,能不能激烈運動?可以出國旅遊嗎?』『鼻子過敏,一天到晚鼻塞,可以繼續抱布娃娃睡覺嗎?』『異位性皮膚炎幼童,飲食有什麼禁忌?』如何改善居家環境,避免誘發因素,照顧病童生活,使病童在体質改善之前,減少過敏發作機會,是病童父母相當關切的問題。
塵、蟑螂、黴菌、貓、狗、牛奶、蛋、有殼的海產、以及芒果等等,是過敏病童常見的空氣及食物過敏原;季節交替、上呼吸道感染、劇烈運動、冰冷食物、空氣污染及吸二手煙等等,則是常見的非過敏原誘發因素。那些因素應積極避免,有個人体質差異;可藉由生活經驗觀察,皮膚測試或過敏原抽血檢查,找出可能的誘發因素,做為照顧病童生活的參考。過敏病童父母常見的錯誤觀念或照顧方式,包括(一)過度限制氣喘病童的運動,(二)誤以為呼吸道過敏症狀,是反覆感冒,(三)忽視異位性皮膚炎病童,也須積極避免接觸塵,(四)以為家有空氣濾清器,就可以完全隔絕塵。

有些家長誤以為,既然氣喘病童運動之後,有可能咳嗽或氣喘發作,就限制小孩的運動及生活空間。其實只要在急性氣喘發作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平時慎選運動方式,避免在乾冷的環境下進行持續劇烈地運動;續劇烈運動之前,做好間歇性熱身運動;必要時,在運動之前使用口服或吸入氣管舒張劑;大部份氣管病童,可以和正常病童一樣從事各種運動。
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病童,常有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咳嗽、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現象,常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反之,氣喘病童感冒發燒,誘發氣喘發作而呼吸急促時,則須和肺炎做鑑別診斷。

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病童的父母,知道應從飲食著手,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也知道皮膚保持適度溼潤,避免過於乾燥,有助病童皮膚症狀的改善。然而、家長往往忽略了避免接觸塵的重要性。目前已有足夠的臨床報告顯示,積極避免塵,可使多數異位性皮膚炎病變的臨床症狀,得到顯著的改善。

要避免接觸塵,有許多家長以為家有空氣濾清器就夠了,不知道這只是整体防措施的一部分。積極移除填充性玩具,選用具有防作用的枕頭、棉被及床墊覆套,以及避免病童進行跳床或丟枕頭的遊戲,是家長應加強的措施。

 

妥適使用藥物,治療局部發炎

『吸入型類固醇藥物,使用幾個月,會不會對身体有害?』『口服抗生素,會不會傷肝損腎?』家長對於過敏病童所使用的藥物物,始終心懷戒慎。對於須長期使用或常常會被用到新藥物,加以留意其可能的副作用,是必要的。
然而以下幾個用藥的錯誤觀念,是須要修正的:(一)排斥使用吸入型藥物或局部噴劑,(二)拒絕妥善使用類固醇,(三)過度恐懼使用抗生素。
過敏疾病的臨床症狀,基本上是因為局部慢性發炎反應所導致的。所以如果能夠使用吸入、局部噴劑或局部塗抹抗發炎藥物,將可避免或減少因口服或注射之後引起的全身性副作用。所以目前用藥治療的趨勢,是儘量使用局部藥物。如何教導氣喘病童正確地使用吸入型藥物,是家長及醫護衛教人員的重要課題。

雖然目前已有許多口服或吸入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用於治療氣喘病童,但仍不能完全取代類固醇在過敏疾病治療上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只要遵照過敏免疫專科醫師指示,長期使用局部或吸入性類固醇藥物;症狀惡化嚴重時,短期使用口服或注射型的類固醇,是不必擔心類固醇的全身性副作用。

台灣確實有抗生素濫用的問題,但是媒體過份宣染,導致一些臨床症狀應使用抗生素時,家長卻又過度憂慮,反而造成治療不完全,以致疾病慢性化。過敏性鼻炎,常有副鼻竇炎或中耳炎的併發症。使用抗生素治療這些併發症的基本原則,是要用足夠的劑量完成一定療程。中耳炎的療程至少十天,副鼻竇炎急性惡化的療程是二週,慢性變化時更久,可使用三到六週。所以使用抗生素的問題,不在於用得太久,而在於不當用而用,不當停而停。
結論

過敏病童的体質在隨著年齡增長後,大多數都可以得到改善;在体質未改善之前,過敏症狀反覆發作或持續存在,確實會影響病童的正常生活。不過,只要能夠妥善照顧病童生活,避免誘發因素;妥適使用藥物,治療局部發炎或其併發症,通常過敏病童的症狀,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回上一頁

 

過敏家族的選擇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小兒科主任 吳維峰

過敏疾病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有顯著地增加。以本地為例,其中和食物有密切關係的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即佔兒童人口的6-7 %之多。在嬰兒時期食物最主要來源就是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站在小兒科醫師的立場,我們極力主張母奶餵食,母奶的好處多多,包括:新鮮、溫度適中、攝食方便,免於細菌污染、低敏感性、含有對抗細菌病毒的抗體、營養充足均衡,且有助於母子雙方面心理上的健康發展。但基於各種的原因,本地的母奶哺餵率不高,選擇嬰兒配方奶餵食的嬰兒佔了極大的比例,因此對於這種現象及其影響我們必須要加以重視。

嬰兒配方奶都是由牛奶調製而成,因此牛奶蛋白質是嬰兒食物中最常接觸的外來蛋白,但由於嬰兒的腸胃道黏膜之保護功能不甚完成,因此外來蛋白極易通過,且嬰兒本身之局部性和全身性免疫功能亦不成熟,因此極易發生牛奶過敏的種種症狀如濕疹、蕁麻疹、皮膚搔癢、腸絞痛、嘔吐、腹瀉和眼鼻癢及其他呼吸系統之症狀。綜合國外的多篇研究調查顯示給予一般嬰兒配方奶餵食後,發生牛奶過敏的盛行率介於2.2- 5.9 % 之間,但若是針對有過敏病高危險群的嬰兒給予一般嬰兒配方牛奶餵食的話,則發生牛奶過敏的機會卻高達20 %。

為了減低過敏疾病對下一代的影響,專家們即提出了評語〝家庭過敏指數〞的作法,其目的在於對於過敏病高危險群的嬰兒即早採取步驟,使日後減少罹患過敏病的機會。方法是針對準爸爸、準媽媽、前幾胎、其他直系親屬是否在呼吸系統、腸胃系統、皮膚、眼睛經常發生(3分)或偶而發生(2分)過敏的症狀來打分數,若總分超過4分,則此嬰兒將會是個過敏病的高危險群,此時我們可以採取積極的作法來預防日後過敏病的發生。這些方法包括:
1. 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至少能有6個月,但母親於哺乳期間應避免食用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 鮮、牛奶、蛋等。
2. 延緩副食品的添加:6個月以後每週逐步增加一種新的食物由疏菜、米(飯)、殼類食品、 水果開始;蛋和魚在18個月大以後在添加。
3. 減少過敏原的暴露:除了食物過敏原外其他空氣過敏原家塵、塵、動物皮毛、徾菌、蟑螂、 煙等。
4. 若無法母乳餵食或餵食一般時間後要改換配方奶時,能用低敏性的水解蛋白配方。根據國外 的研究顯示:過敏病的累積發生率在餵食母乳或水解蛋白配方的小孩遠低於餵食一般嬰兒配 方奶或豆奶配方的小孩,此證明了水解蛋白配方的功效。

過敏兒於成長過程中深深之困擾著家人,日後亦可能影響到學業及工作上的成就,能否為小孩做些事減少小孩一些負擔,過敏家族可以作一理性的選擇。

回上一頁

 


        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可分二方面討論,一為抗過敏藥物(抗組織
胺劑);一為抗發炎藥物。大部份的抗組織胺劑會讓人想睡覺,但目前
新一代的抗組織胺劑(如Clarityne, Zyrtec)不僅維持時間久且無上述的副
作用。抗發炎藥物目前都將其做成局部作用的鼻噴劑,一種是非類固
醇(如Intal);另一種是含有類固醇成份。但即使是含有類固醇,因為決
大部份只作用於鼻黏膜,所以不會有如口服類固醇般的副作用如月亮
臉、血壓上升、生長抑制等。在專科醫師的指示下使用更可確保用藥
的安全性並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發現病症立刻就醫。 


        過敏性鼻炎是一慢性疾病,若任其常常發作容易導致鼻竇炎、中
耳炎、或是中耳積水等併發症。所以,當您有懷疑的症狀時應立即找
尋一過敏專科醫師做正確的診斷。做好環境控制,配合均衡飲食及適
度的運動,並在醫師追蹤下佐以藥物的治療,如此方能達到控制並遠
離過敏性鼻炎的目的。

 

 

臺大小兒過敏免疫科
楊曜旭醫師   提供